广州华奇多元化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百科 >

成本控制总结范文(必备7篇)

发布时间:-0001-11-30源自:网络作者:百科阅读(255)

成本控制总结范文 第1篇

(一)成本—预算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

1.建立一种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循环能不断优化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指标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预算松弛”,实现预算管理的控制、约束、激励功能。为了减少“预算松弛”、提高预算指标的有效性,规避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问题。美国学者韦茨曼(Weitzman)在前苏联激励制度基础上提出了“激励模型”,但这一模型实用性较差。之后,国内学者提出的“联合确定基数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联合确定基数法”将基数纳入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博弈程序,促使人自动把自己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盘托出,因为只有这样所获得的奖励才是最高。该方法在一些企业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应该说“联合确定基数法”在解决“预算松弛”和“预算指标失效”方面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本文借鉴“联合确定基数法”,将其应用在预算管理体系中。

2.建立不断优化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必须突破成本控制体系与预算管理体系相割裂的局限。通过分析预算管理的一般框架发现,正是由于“预算松弛”的原因,企业总部在编制预算时,往往采用控制理论中的“黑箱控制方法”,将下属单位的成本管理过程视为“黑箱”过程,企业总部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励下级单位控制成本而对其成本管理过程本身并不特别关注。“联合确定基数法”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只是“联合确定基数法”企图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能够使预算逼近其真实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突破“黑箱控制方法”的局限,进而突破将成本管理体系与预算管理体系割裂开来的局限。

3.建立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为避免“预算松弛”、“黑箱控制方法”及“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相分裂”等弊端,本文通过运用组织管理理论中的矩阵型结构模式,建立起以总部、中层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基层作业单位三个纵向层次、以成本管理及以预算管理为横向项目的矩阵式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这种具有管理创新特征的新模式,一方面能通过三个纵向层次的成本管理项目组在激励机制作用下联合进行成本管理攻关研究并深入到作业成本层面指导成本改进方法,形成不断循环优化的成本控制体系;另一方面,通过预算管理项目组与成本管理项目组在人员构成上的相互交替、互相参与,能有效地促进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从而有效地提高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水平。

(二)全面预算管理内涵挖掘

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两部分,经营预算又是财务预算的基础。经营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业务直接相关、具有实质性基本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等,这些预算以实物量和价值量指标分别反映企业收入与费用的构成情况。从而可知,成本与费用的管理是经营预算管理中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管理体系与成本控制体系相互联系和促进的关键性纽带。根据这种内在的关联,笔者认为,应建立起一种使预算管理有效地促进成本控制,并使成本控制指标不断得到改进,形成一种随着生产经营不断循环,能够不断改进和优化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指标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

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成本控制体系构建

为验证理论体系的可行性,本文首先运用了科学试验的方法对二级生产经营单位构建科学成本控制体系进行了试点研究。第一步,选定中国石化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下属具有代表性的二级单位油港管理处作为试点单位,其业务范畴主要包括原油购进和成品油输出,具体作业包括:缷载、输送、辅助材料生产、经营管理等,属于典型的生产经营单位,是独立的成本与利润中心。因此,试点具有推广价值。第二步,对其作业方法及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寻求“成本黑洞”,确定攻关的主要方向。最后,通过科学试验和规范分析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指标,具体包括装缷原油的渣油单耗、煤单耗、各环节电单耗、原油剩余率等指标。再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归管的原则,根据岗位责任制及下达的预算管理指标,将成本控制计划与指标逐级、逐项分解为可操作、可控制的指标落实到责任个人。以此来加强对成本的分析与监督,从而构建全面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

(一)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运行模式设计

为实现预算管理有效地促进成本控制,并使成本控制指标不断得到改进,形成一种随着生产经营不断循环,能够不断改进和优化成本控制和管理指标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的研究目标,本文设计了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运行模式(见图1)。

从该运行模式可以看出,成本控制体系、预算管理体系及建立在这两大体系基础之上的绩效考核评价和奖惩体系,这三大体系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运行模式特点如下:

1.从构建程序上体现了成本控制体系的先期建立为预算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只有依照成本控制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的先后顺序建立起三大体系,后面两大体系的建立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富有科学性。

2.三大体系之间既体现了双向信息流关系,又体现了正向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原理和作用。成本控制体系为预算管理体系提供必需的信息,后者又反向为前者提供控制信息并施加反馈控制力。成本控制体系与预算管理体系同时为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提供信息支撑,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又同时反向为前面两大体系提供控制信息并施加反馈控制作用力。

3.三大体系之间体现了随着生产经营的循环实现不断促进、逐步优化的长效机制。前一循环的实际成本控制指标被预算管理体系与绩效考核及奖惩体系所吸收,并被反映在本次循环对成本控制体系的要求之中,在绩效考核及奖惩体系的激励作用下,又促进了二级生产经营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从而能进一步在本次循环中优化成本控制指标。如此不断循环优化,从而逐步健全和完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

由此可见,此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能有效建立起一种使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相互促进,随着生产经营循环能不断改进和优化两类指标的研究目标。

(二)新预算管理模式的制度设计与实施

根据试验结果及企业具体情况,本文科学地制订了二级单位的成本控制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的相关制度,并将其付诸实施。通过实践检验与完善,笔者认为,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具有结构严谨、循序渐进、激励相容、相得益彰等特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全面管理系统。在制度设计与实施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住要点:

1.预算指标的编制主要是以成本控制指标为基础的,应避免一味地脱离实际地追求预算指标的降低。否则将会给作业基层造成过大的压力,并使预算指标落空,反而达不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预算指标的实现情况可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标准,但不可将此作为唯一的考评标准,否则将促使“预算松驰”现象的发生,造成无效成本损失。

3.绩效考评及奖惩体系是连接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纽带,充当体系良性循环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健全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尤为重要。在实践中,通过组建绩效考评委员会、建立目标责任制及个人风险抵押机制、设定科学的指标奖惩权重系数等策略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

4.该模式是成本控制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绩效考评体系三个体系相互交叉融合的系统。因此,企业必须对三个体系分别进行详尽分析并寻求两两间的相互关联从而编制具体的实施细则。此外,基于成本控制的预算管理模式涉及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体人员,应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渠道建设,强调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

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及效果评价

(一)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特点

在建立和健全了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运行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设计了整个企业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该模式除具有二级生产经营单位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的特点外,还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1.体现了多层次管理体系的特点。整个企业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既体现了对总部各专业职能部门起到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作用,又体现了对下属各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成本控制体系和预算管理体系的指导与调控作用。

2.体现了企业对不同的下属二级单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调控。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石化剥离出来的生产经营型企业,下属单位数量较多。因此,根据各个二级单位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以事业部制为主的分权管理模式。为了有力地推行科学的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体系和预算管理体系中又采取了具有集权特点的矩阵管理模式。

3.企业总部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在整个企业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运行模式中既起到决策和全面指导预算管理的作用,又起到引导和协调成本控制体系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该委员会的职能和权限,而不应象以往那样将其视为虚设的机构。

(二)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的效果评价

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在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进行的实践与改善应用过程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这些效果主要体现在:

1.预算编制从传统的从上而下的“去年数字增量法”转变为以成本控制为主线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编制程序。实现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控制与管理。

2.预算执行由着重落实预算制度向提高预算控制和约束力的转变。单位内部加强了生产职能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合作,使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一方面增加了预算的科学性、可行性;另一方面加强了成本控制指标的激励性与约束力。另外,还促进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实施与完善。

3.预算控制由被动控制转变为主动控制和自我控制。财务部门能从日常繁琐的收支业务中解脱出来,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成本控制指标的审核与预算指标的分解,并能加强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另外,预算考核也从原来的结果考核向按月预考核、年度考核转变。这些都确保了成本控制及预算目标的成功实现。

4.推行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在试点单位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油港处在采取了“匹配性机泵满负荷运行”、“自动变频调速控制机泵运行”等几项用电成本控制措施后,2003年与2004年两年共计节约用电量达516558度,两年共计节约万元;通过采取“无蒸气缷油法”、“回水加温法”、“分仓加温法”等措施及煤炉替代油炉产蒸气的工艺,减少燃料油消耗量吨,节约成本达378万元。

本文通过实例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充分证明了在企业推行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既体现了将成本控制体系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机结合,达到有效促进成本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双重目的,又能形成随着生产经营不断循环,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机制,以期该研究成果可在石化及其它行业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

2._?布鲁克森.预算管理.上海科学出版社,2001

内容摘要: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分别需要不同的企业资源与市场环境,并且在制度安排、程序控制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是企业用于规避经营风险、构建竞争优势的两种重要策略,为寻求两者的有效切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以实现企业的成本领先是许多企业摸索的难题。本文以实例分析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的实施要点及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成本领先战略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绩效考核

成本控制总结范文 第2篇

关键字:施工总承包;成本控制;施工成本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general contracting, as a new mode of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t is to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reduce the project cost, reduce disputes,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gradually be used b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iel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oday's development is rapid, the enterprise needs to use the opportunity to actively consolida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the cost control work well.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general contracting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Keywords: Construction general contracting; Cost control; Construction cost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企业在当今发展比较迅速,企业需要利用这个机会积极整顿企业的管理方式,充分认识到企业应用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把成本控制工作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内容,那么,如何才能合理对建筑工程成本进行控制,有效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样能够充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是现在施工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成本控制的论述

所谓的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在项目成本的控制过程中,加强对于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人力、物资和费用的开支等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对施工过程的偏差进行纠正,进而将相应的施工费用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工程费用主要包括四部分即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与税金。就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讲施工企业的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的成本两部分。

直接成本

直接的成本就是直接的工程费和措施费两部分,直接的工程费主要是材料费、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费等。措施费就是在工程的施工前阶段和施工过程之中发生的非工程实体的费用,比如施工技术措施费、施工组织措施费等。措施费用在不同的施工企业有着不同的费用,其具体费用因不同情况而定。

间接成本

企业管理费和规费是间接成本的主要构成。规费是施工企业按照政府与有关的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必须缴纳的费用。企业管理费是指建筑安装企业组织施工的生产和进行经营管理所需要费用。

施工总承包项目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工程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工程管理人员认为成本管理的主体是公司法人、项目经理或者某一个人的事,缺乏整体的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的主动性;误以“控制支出”为导向,片面地从节约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有的施工企业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负责的事情与施工的关系不大。施工中的技术人员只需要负责工程的技术质量和具体的生产进度。负责管理材料的人员只需要负责工程,材料管理人员只需要把材料的采购与发放工作做到位就行。这样从表面上看分工好像很明确,责任的划分也很清楚,其实则不然。如果组织人员为了增快施工的进度,不加科学的把设备与施工人员增大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技术人员责任心一旦疏忽就会造成数据的不准确,导致二次运费的增大。所以说施工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改变原有的认识相当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成本管理工作。

缺乏科学的成本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是把工程项目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所以在成本的具体控制上也有别与其它的企业。所以在项目的执行之前制定的计划必须要明确。尤其是在整体项目的执行时间与具体费用上预算必须科学。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存在规章制度缺乏科学性,程序规范不尽合理的现象最终导致在成本控制上出现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分析,也拿不出有效地对策。

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成本管理工作永续发展的源动力,是实施成本战略的核心竞争力。有些施工总承包项目部因为各部门、各岗位责权利不完善,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长期受大锅饭思想的影响,更是奖罚不到位,由此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后续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加强相应的事前策划、过程管理以及事后总结工作。应将成本控制的理念贯穿于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有效和完善相应的成本控制核算制度,进而充分调动项目各个人员的积极性。只有在有效加强相关成本控制力度的基础之上,提高企业效益,降低施工成本,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施工总承包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各环节

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投标阶段是工程管理工作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企业获取相关经济利润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应编制具有竞争力的投标报价,根据工程概况以及招标文件,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成本预测,进而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投标报价。具体是指充分根据施工图纸对工程项目进行分解,有效结合施工现场相应的勘查以及工程特点,对投标成本进行预测,进而得出一个完整的工程成本价。此外还应该充分竞争对手的相应情况,有效衡量相关的施工风险以及工程利润,进而得到一个合理的投标报价。

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当工程项目中标之后,应因而着手做好相应的成本计划,同时将成本计划作为工程施工的过程控制的管理依据,在这个阶段,应将相应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具体化和细分化。在相应的施工准备阶段,首先应编制较为科学合理同时实施性较强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然后充分结合当地相应的市场行情以及工程特点,这样能够对相关的目标责任成本进行合理确定,同时编制较为明确和详细的成本计划,同时对相关成本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正。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各项费用的控制和成本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所谓的工程成本费用的控制才能有效保证相应的成本预算目标。在施工期间,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充分衡量各种成本因素,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这样将相应的成本有效控制在相应的计划成本内。在施工过程中,应着重从材料成本、机械费用预计人工控制以及管理费等方面进行成本控制。同时,要加强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合同内容,正确编制施工图预算,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合同规定的属于包干性质的各项定额外补贴,并将其全部列入施工图预算,然后通过工程款结算取得补偿。把合同规定的_开口_项目,作为增加收入的重要方面,所谓的 _开口_项目就是定额外的合同中伸缩量较大的条款,取费有比较大的潜力,是项目创收的关键。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在竣工验收阶段同样应该加强相应的成本控制工作。在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内容主要有,工程验收过程中的费用和保修费用以及相关工程尾款的回收。做好相应的工程结算以及合同价款的追加工作,在工程项目完成之后,还应该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进而对相关的目标计划以及成本进行有效对比,找出相应的差异,同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在进行项目总结评价过程中,施工企业应结合相应的成本控制实际情况,对相关的成本节约经验进行总结,吸取相关的教训,进而有效提高相关的经济效益。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第一,收集与工程有关的会议纪要、甲方或监理下达的指令,统计工程量。第二,收集图纸、工程变更、工程签证,统计工程量,分类汇总。最后,统计汇总结算总价,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业主审核。

四、结束语

总之,施工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动态、关键的过程,只有深入研讨、实践,专注于提高其核心内涵,建筑施工企业才能够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高建华.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4).

[2]闫金龙.浅谈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2009,(07).

成本控制总结范文 第3篇

关键词:战略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流程;重塑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全球影响下,企业外部“开源”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挑战,内部“节流”降本增效便成为其渡过难关的首选。然而,缩减日常支出、裁员减薪等成本控制措施收获的效果通常一般,且易损害企业的社会信誉和员工凝聚力。企业必须注重成本策略和结构上的改进,才能找到一条长效的“节流”之道,安全渡过危机。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吻合的战略成本控制,成为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必然选择。

一、成本控制重心转移

(一)成本控制理念的更新

传统成本控制以“降低成本、减少支出”为宗旨,符合中国一贯提倡和秉持的“节省”观念。但是,在实施控制的流程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控制范围局限于生产经营过程;二是压缩预算费用不分阶段不论主次不管缘由一刀切。简单化的控制模式直接导致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缺乏弹性,具体操作时“一紧就死、一松即散”,远未达到“控制”应有的成效。将战略成本管理引入到成本控制的实施过程中,就要求企业更新控制理念,树立为节省而花钱的新思想,将控制重心转移到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高度,即向其两翼——产品研发与设计阶段和社会成本阶段倾斜。尽管企业为此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开支,但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来看,却可以为企业带来成倍增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成本控制手段的扩展

战略成本控制的实施,需克服传统成本控制中的两个不利因素:一是控制信息的反馈滞后;二是信息的准确度值得商榷。因此,企业必须按照自身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进行动态实时控制,建立起相应的成本动态反馈控制模型。开发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交互式成本控制系统和成本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提高成本反馈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能判断企业的调控措施是否存在弊端,是否达到控制目标。ERP系统的推广实施为战略成本管理信息化构建了技术平台。ERP系统充分运用价值链分析,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综合评价及重组优化,摒弃了那些不创造价值的流程,从源头上消除了无效成本的发生。根据企业的不同战略目标,在ERP系统中输入不同的参数,可以使ERP系统的运行符合企业战略的要求。如企业可在“成本管理”模块中选择不同的成本归集、核算、分配和分摊方法等。

(三)成本控制重心前移

传统成本控制范围局限于生产领域中产品的生产和成本形成过程,其控制方法是首先建立起一套固定的标准成本指标体系,其次在日常成本管理中偏重于单一成本的降低和费用的节省,最后以成本费用的升降作为评价管理成效的唯一标准。这种“单一”的观念,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企业为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必然要求一种全面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策略。战略成本管理实施,需要适时改进标准(或限额),重构成本控制模式,在传统的制造成本控制基础上,将重心转移到产品研发和设计阶段,进而再将控制对象延伸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价值链,以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快,新技术投入比重不断加大的现实状况。

(四)成本控制重心后移

现代企业是由股东、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和社会等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作为利益共同体,企业承担着多元化责任,既要为股东创造财富,为员工构建培训和发展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又肩负着公益、环保、和谐等诸多社会责任。因此,企业应当全面衡量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成本与效益,以社会成本最小化作为成本决策的依据,实施真正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二、成本控制新模式

(一)成本抑减

1.含义。“成本抑减”一词,源自西方,英译为CostReduction。其意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对企业成本形成环境进行改造,以消除和减少无效成本的管理方式。成本抑减,属于战略成本控制的初级形态,具体表现为“成本维持控制”和“成本改善控制”两种执行模式。

2.对比。从两种控制的对比中不难发现,成本抑减,较之传统成本控制更积极主动,更富开拓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实施成本管理时,可持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以改进成本费用支出标准,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成本抑减的实现,必须借助于良好的成本控制基础和运行机制,通过成本抑减所建立起来的新的成本控制标准,也必须依靠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来维持。

3.成功案例。在世界化工行业,王永庆被誉为“经营之神”。由他任董事长的台塑集团,无论台湾经济高速增长还是低迷萧条,总能保持一定速度的成长率。台塑“神话”,得益于王永庆构建并付诸实践的“合理化”成本“抑减”管理模式。

这套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在产业特性一定的前提下,从构成产品成本的最原始因素出发,沿着生产与管理流程逐项作异常点的深入分析和持续改善,以促使效益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能达到最合理的境界。如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王永庆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单元成本分析法”。强调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个最小单元进行不同于以往的深入分析,以发掘问题点进而解决问题点。这就将“成本控制”、“成本抑减”与“目标管理”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做法大致可描述成“标准—目标—分析—控制—抑减—新目标—新标准”这样一个循环公式。基本分为五个步骤:一是以石化工业的产业特性为前提,依据构成产品成本的最原始因素来发掘成本异常,各成本项目以“鱼骨图”或“成本树”的形式列示;二是针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沿生产线逐项作深入分析和持续改善。比如,王永庆在实践中发现,任何一套引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需要采用单元成本分析法,依靠台塑员工的切身感,沿既有的生产线逐项做点的改善;三是若差异连续三个月为正值,则重新检讨并据此设定新目标;四是若差异为负值,则不论时间长短,一律采取专案方式立项改善并连续跟踪改善结果,直至由负转正为止;五是由点及面,形成制度,如此周而复始,不断追求效益提高与成本降低。

A、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对问题进行结构化整理)。

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

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

(二)成本避免

1.含义。“成本避免”一词,英译为“CostAvoidance”,是一种立足预防,从源流管理的角度来挖掘成本降低潜力的控制模式。它主张事前预防重于事后调整,企业应在早期尽力避免可能发生的无效成本,节省费用支出。这就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如去掉产品的无用功能、用新材料替代旧材料、对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生产程序进行改造与改善等。2.实质。成本避免属于战略成本控制的高级形态,必须与工艺、工序在源流阶段的革新相结合,共同实施。因而现代成本避免的实质是“成本革新控制”。其核心内容是:一是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对成本动因展开深入的调研和透彻的分析;二是在满足企业整体效益和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重新构思和规划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三是追求科技和管理进步所产生的成本效益效应。

3.成功案例。日本的“成本企画”(TargetCosting),被美国《幸福》杂志称为“锋利的日本秘密武器”、“为预测、监控和解释成本的体系,相当‘简单’……但是有效”。其特征是,“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达成、再设定、再分解、再达成……”,这一多重中心实施循环。每一次循环就代表对成本的一次挤压。丰田公司通过实施全流程多重中心控制,将价值工程分析法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先导式、更具成效的成本免除。丰田公司的成本企画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成本避免。独特之处在于,它针对的源流对象是“制品concept”。“制品concept”的确切含义是“产品观念”。以汽车为例,外在有式样、格调的“观念”,内里有行驶性能、驾乘舒适度、操作及功能上的“观念”等。所有这些“观念”反映的均是源自对产品本身的要求,具有较强烈的主观导向。鉴于此类“观念”,开发设计人员就会把眼光转向车身、底盘、马达、刹车、动力源、内装和附属备品等一系列具体问题。但是增加材料、改进加工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必然拉动整体成本的上升,这在设计攻关中将会引发技术人员对成本的思考:能否使这部分成本少上升甚至不上升,能否使上升额在其他“观念”改变较少或不改变的领域得以消化吸收。其实,所谓的“产品观念”,就是服务于源流管理,汇集了现有工程和成本要素,并可融入未来成本思考的一种“产品构想体”。针对产品构想体的管理是成本控制质的飞跃,较之于传统的反馈型成本控制模式有了根本的转折,即以产品观念为对象实施自觉的、前馈型成本控制。

(三)成本筑入

1.含义。“成本筑入”一词,英译为“Building-inofCost”,是成本避免思想在实务中的深化。其本质是预防性、前馈式成本控制。由于“筑入”的成本是“先天性”成本—在生产阶段无法左右其开支的成本,所以,只有当这部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时,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

2.实质。成本筑入的过程,是企业优化成本结构的行为过程。它将技术与会计结合在一起,按功能分解目标成本,并在设计制造工艺上予以具体化,进而进行会计估算,用以衡量设计和制造工艺决定的产品成本是否在目标成本范围内。这一过程可以形象地表述为:对成本这种特殊部件的削减与重新装配。因此,成本筑入,实质上是结合价值工程进行成本改善与功能成本分析评价的方法,其目标是获取最优化成本结构。

3.实践。时下,“低碳”、“绿色”观念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化工产品的弃置和环境损害问题成为化工企业不容回避的问题。废弃成本主要包括产品和包装物废弃后的废物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成本;环境损害成本主要指由于产品的生产、使用、废弃而损耗、保护、恢复环境和资源后所支付的成本,包括保护成本、恢复成本、再生成本、替代成本、损失成本等。作为“社会人”的企业,理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成本筑入”时期就考虑到产品的弃置成本,在研发设计阶段“筑入”产品的弃置成本。这样,一方面能满足企业自身成本控制目标,另一方面又能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既符合社会效益,又符合企业长远利益;既降低了产品的社会成本,又拓宽企业的成本优势范围。

成本控制总结范文 第4篇

目标成本管理是商业银行为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而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其营业成本应控制的限额,或者说事先确定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奋斗目标。它是一种适用于商业银行内部的约束性指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群体性,是商业银行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实现目标利润为目的,以目标成本为依据,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进行全面的管理。它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

(1)指导思想不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基期的成本水平为依据,考虑到计划期有关因素变动对成本的影响来确定计划期的成本水平,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所进行的成本管理,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目标利润水平。

(2)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传统的成本管理侧重于事后算账,虽然也进行成本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但改进措施的实施要等到下一个成本管理期间。而目标成本管理则把工作重点放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按目标成本控制耗费,及时分析差异,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加强了成本的控制地位。

(3)管理的范围不同。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只局限于事中的成本管理,而目标成本管理的范围是将银行的全部经营活动作为一个系统,从事前的成本预测到成本的形成及事后的成本分析实行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将全部经营活动中的一切耗费都置于成本控制之下。

(4)管理责任的区分不同,传统成本管理以成本的形成作为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目标成本管理强调成本指标的分解归口管理,在各自责任范围内有效地控制成本,强调严格划分各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

成本控制及其重要性

为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成本控制是最关键的一环,它也是管理会计中“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的中心内容。它根据目标成本及成本预算的要求,对业务经营过程中与成本形成的有关方面进行指导、监督、调节与干预,以保证目标成本和预算任务的实现。

按照“控制论”的观点,任何一项控制活动都是实施控制活动的主体(即“施控系统”)和承受控制活动的对象(即“受控系统”)所组成的,成本控制的实质是施控主体对受控对象实施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对受控系统的输入进行调节、干预,使受控系统的输出限制在施控系统所规定的范围内。成本控制是成本施控系统对成本受控系统的输入进行调节、干预,使成本受控系统的输出限制在施控系统预定的目标成本和成本预算范围内,并最终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这里的“成本施控系统”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各级对成本负有经营责任的单位,即成本中心。各级经营管理单位组成的成本中心,就构成了多层次的成本施控系统。

至于“成本受控系统”(即成本控制对象)是指银行内部各成本中心所经营的各种“责任成本”,成本受控对象是各该成本中心经营管理的责任成本。

成本控制必须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由于成本形成取决于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成本控制要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而且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要求所有人员都要参与成本控制与管理。

(2)成本效益分析原则。成本控制经历了从事后的成本分析与检查,防护性控制到事中的日常成本控制的反馈性控制阶段。现代的成本控制不是消极地进行成本控制,而应想方设法开辟财源增加收入。应根据成本的效益分析和本量利分析的原理,将成本与收益,以及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找出利润最大化的最佳成本和最佳业务量。只有这样,才能将损失和浪费消灭在成本控制前,从而有效地发挥前瞻性成本控制的作用。

(3)按目标管理的原则。目标管理原来是一种由企业管理部门把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具体化,并据以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所进行的一种民主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包括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目标营业收入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而成本控制是目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标成本通常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比较先进的成本限额。以目标成本为依据进行管理,将各项费用、成本的开支范围限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就会做到以较少的成本费用开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要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各成本责任中心管理人员的努力。而要调动各级成本责任中心加强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有效的办法在于责权利相结合,即根据各责任中心按其成本受控范围的大小以及成本责任目标承担相应的职责,为保证职责的履行,必须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并根据成本控制的实效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对成本控制责任单位及人员给予奖惩,从而调动全员加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5)按例外管理的原则。在管理会计中对那些不正常、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叫做“例外”。日常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在于通过各种责任成本的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分析,找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差异分析,找出影响成本概率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由于成本是由多方面成本项目构成的,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西方国家对成本指标的控制往往根据按“例外”管理的原则进行。这就是要求各成本责任中心不要将精力和时间分散在全部的成本差异上,而是应突出重点,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属于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上。对于关键性的差异要查明原因,及时反馈给有关责任中心,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管理,对其他的差异则可放弃。

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银行成本制度的建立,对于正确计算、估价与管理成本,建立业务经营活动法规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从时间角度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成本控制。

(1)事前的成本控制。即在经营活动之前,为保事前的成本得到控制而建立起来的成本控制制度。

酌量性固定成本,其伸缩性较大,可由银行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的财力负担能力确定其开支金额的大小,如业务宣传费、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对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事前控制,主要是通过分项目,事先制定一个固定预算,确定一个总金额,作为事前控制的依据,或是通过编制零基预算的方法来加强事前的成本控制。

在事前进行的预防性成本控制,首先要根据成本习性把银行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成本采用不同的成本控制制度进行限制、监督和调节。在实务中,对于变动成本通常通过编制弹性预算进行事前控制。对于固定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可按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分别进行事前控制。

对于约束性固定成本,银行管理部门的决策行动一般不能改变其数额。因此,对于它们的事前控制,主要应放在它们未确定之前进行,对约束性固定成本中的资本性支出,可根据支出预算中的数据,分项目制订固定预算,作为事前控制的依据。如银行计划在预算期内购置新设备,就要按此项目分别编制与此有关的固定费用预算,如折旧费、保险费、财产税、水电费等,作为今后控制实际发生数的标准,其他非资本性支出的约束性固定成本,可采用编制零基预算的方法加强事前的成本控制。

(2)事中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制度的建立及责任成本确定后,关键在于成本的日常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就是商业银行内部对负有成本经营责任的各级单位,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根据事前制订的成本目标和制度进行控制,并通过责任会计的建立,保证成本中心的各项成本指标的实现。在事中的成本控制中,不仅要对已发生成本差异予以纠正,而且要预防可能发生的成本偏差;不仅要执行成本控制标准,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标准。事中控制的主要内容及程序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各成本中心编制责任预算,作为日常成本控制的依据。第二,在日常工作中由对成本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单位遵照控制的原则,对成本实际发生情况进行计量、限制、指导和监督。第三,各个成本责任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按日、按旬、按周或按天)编制实绩报告,并将各自责任成本的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或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计算出成本差异。凡实际成本大于预算的称为不利差异;凡实际成本小于预算成本或标准成本的称为有利差异。第四,各个成本责任中心根据业绩报告中产生的成本差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来指导、限制当前的经营活动,或据以修订原来的标准成本或责任预算。第五,银行管理部门根据各责任单位业绩报告中计算出来的成本差异对各成本责任单位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保证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需要指出的是,成本差异虽然是事中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信息来源,是评价与考核各个成本责任单位业绩的重要依据,但是成本差异表现出的有利与不利差异,不能简单地作为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的最终依据。这是因为实际数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反映的只是表面现象,而要客观地进行业绩评价和采取正确对策,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成本差异的性质及差异类型,然后才能作出正确的业绩评价与决策。同时,就成本差异产生的性质来看,有的属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者采取错误行动而产生的执行偏差。这种成本差异的出现总是与特定的行动有关,这种差异一经发现,就应立即加以制止。如由于决策失误而产生的外币投资损失就属于执行偏差;有的属于在事先编制预算时,由于成本预测参数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预测偏差。这种差异一经发现,应及时对有关参数进行重新预测,使其尽可能与客观现实相符。如在预测利息支出时,由于没有考虑到利率调整因素,致使原定利息支出标准偏低而造成的不利差异;有的属于事先在编制预算建立模型时,由于错误地确定影响成本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成本差异,例如,错误地确定目标函数、变量、约束条件而使得预算脱离实际而产生的成本差异,这类成本差异一经发现,应重新修订模型,及时制订出正确的标准或编制出正确的预算;有的属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计量错误而产生的一种成本差异。这类差异确已发生时,应及时对计量错误加以纠正,以保证计量工作的正确性,为防止这类偏差的发生。还有的属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实际成本和由某种正确规定的随机参数的典型波动而产生统计成本差异。对于随机偏差应科学地规定其偏差范围,对于正常发生的偏差一般不予纠正;只对那些不正常的偏差,才应采取行动加以控制。

(3)依据相关原则,确定“例外”的标准。

(a)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就是按照成本差异的大小来决定哪些成本项目对银行来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差异,需要成本中心管理人员给予足够重视。衡量差异大小指标,通常是将成本差异与原预算进行比较计算一个成本差异率,在成本差异率之外,再规定最低的限制差异的金额。如成本差异占10%以上,或绝对金额超过1000元的,均应视为“例外”。至于差异率及绝对额的确定,要视不同银行的具体情况及差异性质来确定。由于成本差异分为“有利差异”(顺差)和“不利差异”(逆差)两种。管理人员不应把注意力只放在不利差异上,还应注意有利差异中是否隐藏着不利因素。例如采购部门为了控制固定资产采购成本,购入劣质产品,这会降低采购部门采购成本,这是有利差异,但由此也会增加设备维护保养费用,从而给其他部门带来不利差异。

(b)可控性原则。由于银行业的成本项目中有些属于可控性成本,有些属于不可控性成本。有些公用事业费(如电话费、水电费)的收费标准经常发生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各成本责任中心无法控制的差异。因此,凡属管理人员无法控制的成本项目,即使发生符合重要性标准的差异,也不应视为例外,不需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成本控制总结范文 第5篇

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项目成本控制纠正措施标准化所需的程序和基本技能,研究表明,成本控制模型或框架有纠正措施活动。通过识别各种工作活动或资源(如材料、劳动力、厂房和设备以及利润和间接费用)差异的原因,可以很好地实施纠正措施。实施纠正措施的程序从识别问题原因开始,到评估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所确定的技能是系统地记录问题、创造力、头脑风暴、解决问题和工作环境中的有效协作,提出了一个标准化表单,用于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实施纠正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标准化,优化措施

1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建筑施工企业或项目团队在具体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通过应用各种方式管理和控制施工过程、施工材料使用、施工人员配备等各项影响施工项目成本的因素,以减少项目施工中的不必要支出、降低费用耗损、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经济效益。当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方式包含三种:项目预算和定额成本控制、过程成本控制、其他辅助性成本控制[1]。成本控制实践是成本管理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助于各施工组织消除或减少建设项目执行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成本控制是在监控的过程中,评估并比较计划结果和实际结果,以确定项目成本、进度和技术性能目标的状态。因此,每个建筑公司都必须在建设项目的后期施工阶段采用有效的成本控制程序,将项目的执行成本控制在最初准备和批准的预算成本之内,当建筑工程开始时,建筑项目的预算成本是用来检查和控制建筑成本的基线。纠正措施被视为一个标准化的决策,必须采取替代解决方案来解决已确定的成本问题,用于解决施工成本中出现的差异。

2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有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配置的管理机构缺乏,每个项目层级只关注眼前业务,对整体流程漠不关心,缺乏凝聚力最终导致过度浪费。部分项目经理业务水平低,无法有效控制人力、设备、材料投入和施工成本。成本评估、要素整合、计划、实施、审核、管控混乱等相关业务水平低导致建设项目成本过高[2]。部分项目在决策阶段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造价,导致项目设计和造价管理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后续建设期复杂环境的影响,容易诱发各种工程造价问题[3]。

施工作业规划欠稳妥

在项目施工作业之前,未进行周密的工程量预测及施工规划,导致在施工作业中总是频繁地临时调整项目运作规划,结果造成工程材料大量浪费,建设成本急剧加重的后果[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无法提前预测的衍生业务费用。例如,建设工期大大延迟,未来为了赶上建设速度,会产生大量的预算外费用,如临时修路费、排水作业费、清淤费、文明作业处置费等,导致建设成本剧增[4]。

工程材料管控体系不严密

在项目建设管理环节,制定的管理策略缺乏周密性,建设资源调配不恰当,工程材料未实施周密严谨的消耗规划,选用了价格昂贵的工业材料,也未及时采用新型施工工艺来减小建设成本,由此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大幅度的超支损失[5]。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要兼顾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发展,设计单位要重视质量问题,深度优化施工技术,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降低设计及建设阶段的成本,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5]。

3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优化措施

建立成本控制标准化纠正措施管理系统

为有效控制成本,可综合各类相关规程规范、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管理经验,从质量、安全、进度、费用、综合等,开发一套科学实用的“项目成本控制标准化纠正措施管理系统”,来处理成本控制的纠正措施。该系统可考虑建立5个子系统模块,分别是成本预算管理系统、标准表单系统、任务管理系统、文件管理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建立多个标准化表单[6,7],每个标准化表单应包括问题描述、根本原因、问题的影响、采取的行动以及解决问题的团队等活动。该平台以表单、岗位、资料和任务统计的信息为基础,加强组织结构整合,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规范、指导工程项目管理,有效控制项目成本。

标准化纠正措施与工程造价控制

标准化纠正措施在施工成本控制实践中的作用施工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标准化纠正措施,是当事件发生时,一个决策过程,为消除或减少项目成本差异对施工成本的影响而采取的补救措施,它是一个系列安排,确定了成本控制流程中需要采取补救措施的领域,主要领域是预算、监控、成本状态分析、报告、预测、决策、质量、风险、健康和安全管理,以明确改变或修正一个组织的系统绩效。项目经理必须能够识别成本控制实践中影响成本控制的早期预警信号,并在建设项目的未来活动中做出正确的缓解决策。在施工成本控制中,对所有资源(如材料、劳动力、厂房和设备以及利润和间接费用)的成本差异采取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程序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个纠正性成本控制模型,其中预防性成本控制是通过系统地报告问题来执行的。为便于直观地理解成本控制的纠正措施,我们制定了一个流程,该流程首先从识别问题开始,找出问题所在;然后收集和验证数据来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影响因素;最后制定具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实施和跟进,以确保差异得到解决,并防止将来再次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应该遵循的循环,这意味着,如果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没有被克服,那么将再次实施替代措施,直到最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选择相关计划或解决方案之前,应该有各种替代计划或解决方案。监控和评估纠正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旨在消除问题。总结项目成本控制有效纠正措施的过程:识别问题的根源或主要原因,分析问题并将问题归入根源、直接原因和促成原因,为项目成本控制中的成本差异制定替代的可能纠正措施,选择相关的可能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评估纠正措施。

项目成本控制中采取纠正措施所需的技能

成本或项目经理必须具备采取有效纠正措施所需的技能和能力,关键要具备的是:(1)系统地记录问题;(2)创造性地寻求其他类型的知识和信息;(3)解决问题的技巧;(4)头脑风暴;(5)工作环境中的有效协作。组织的最高管理团队应该随时开会,并在必要时解决问题。在项目施工期间的每个阶段采取的纠正措施应及时传达给中间管理团队,然后传递给在施工项目现场工作的人员。定期项目报告在变更管理中也很重要,应每周和每月报告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

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企业应该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让技术和经济相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技术,来降低工程项目成本,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施工方案要严谨科学可行,做好具体的施工安排,包括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器械的选择、施工工序的安排以及施工设计的具体实施。在施工过程中要推广使用那些能够降低耗材提高工程质量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器具,利用科学水平不断地达到技术革新,提高经济效益。

4总结

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系统是预算、监测、分析成本状况、报告、预测、决策和纠正措施,因此,在包括成本控制在内的建筑项目管理的所有领域,标准化纠正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采取的。在项目成本控制中执行纠正措施的能力取决于项目或成本经理的技能和能力,关键技能和能力是系统地记录问题、创造力、解决问题、头脑风暴和工作环境中的有效协作。实施纠正措施的方法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识别问题到评估纠正措施。有效的沟通必须从负责纠正措施重大决策的最高管理团队流向组织结构内的其他项目成员。以标准化管理为理念,不断完善“项目成本控制标准化纠正措施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项目成本,而且能够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组织应始终有一个适当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各级管理团队应大力实施和支持该系统,以在施工项目执行期间控制施工成本。

成本控制总结范文 第6篇

笔者认为,应对策略主要有产品差异化策略、低成本运作策略、质量优胜策略、员工激励策略等几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的三个结合

就成本控制而言,饭店的成本构成内容可划分为:人工成本、低值易耗品与洗涤成本、餐饮成本、商品成本、能源成本、投资成本、管理中办公经费等其它费用。

以上七项费用控制都纳入饭店财务管理的职责范畴内。要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首先是加强财务管理。饭店只有通过财务控制才能进行低成本运作。这就要求饭店财会部门与财会人员认真做到“三个结合”即:事后核算与事前预算相结合、单笔记账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固定制度与灵活营销相结合。

二、与饭店成本升降紧密相关的三大要素

从我国饭店发展过程来分析,与饭店成本升降紧密相关的要素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劳动力成本升降、物质消耗成本升降与能源消耗成本升降。

(一)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可由饭店经营层自主控制的最大一块成本,国内酒店一直没能解决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的问题,在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上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饭店业中有管理机制方面、用人机制方面、分配机制方面。

(二)物质消耗成本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科学的完善的成本控制系统;(2)缺乏标准化的考核指标;(3)缺少分析;(4)缺少先进的设备和技术;(5)规章制度执行不力;(6)采购制度与采购方法不合理;(7)缺乏对节约费用和成本控制的宣传。

(三)能源消耗成本

饭店能源消耗成本升降主要受四方面因素影响:(1)价格因素;(2)设施因素;(3)设备因素;(4)浪费因素。

概括起来,国内饭店的能源费用支出升幅较快。内资饭店能源费用一般占总费用的9%左右。而外资饭店能源费用一般占总费用的7%左右。

三、对低成本策略

饭店成本费用控制是指按照成本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成本预算要求,对形成整个过程的每项具体活动进行监督,使成本管理由事后算账转为事前预防性管理。

(一)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

低成本运作决不仅仅是“节约”的概念。饭店的成本控制说到底是为了实现当期的预算,但这需要在保证服务质量(包括硬件质量与软件质量)的前提下去实现。于是,成本的预算就有了一系列的标准,达到这些标准,就是起到了成本控制的作用。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挖潜就是节约。

(二)加强员工的危机意识

饭店的挖潜节支应该对员工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使员工人人都有成本核算的意识,这样才能把成本控制工作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低成本策略是价格策略的后盾和基础

饭店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价格竞争,也是与经营者的成本休戚相关的。可以这么说,谁的成本低,谁的竞争资本就大、竞争优势就大;成本越低,价格竞争的弹性余地就越大、竞争持久力也越大。

(四)成本与质量不是正相关(正比例)关系

饭店完全可以实现在低成本运作情况下的质量达标。这里要解决两个认识上的问题,一个是营销、服务质量与需求的关系,另一个是怎样更好地满足内需的要求。

(五)增收与节支的关系

饭店就像一户人家,节支很重要,但不是根本。只有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手头的钱多了,过日子才舒坦。当然,也不能大手大脚成为败家子,大多数家庭还是属于工薪阶层,应该量入为出。另外,饭店节支的潜力很大,还有待我们去挖掘,只是以前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马虎,又没有标准。所以,我们的节支工作应从改革高度,从市场机制的高度去理解和实践。

(六)财务部门是实施成本运作的关键

饭店的财会人员要站在市场竞争的高度来实施低成本运作策略,而不是死抠一项成本。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1)是否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2)是否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3)是否有利于增加营业收入。

财务部门不仅仅是一个算账的部门,而是要参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从计划、控制到监督、协调,既要懂财务,又要懂业务,财会人员应该是饭店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好参谋、好助手。

四、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预算控制法

预算控制法是以预算指标作为经营支出限额目标;预算控制即以分项目、分阶段的预算数据来实施成本控制。

(二)主要消耗指标控制法

主要消耗指标是对饭店成本费用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指标,主要消耗指标控制,也就是对这部分指标实施严格的控制,以保证成本预算的完成。

(三)制度控制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国家及饭店内部各项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来控制成本费用开支。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还应包括相应的奖惩办法,对于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有显著效果的要予以重奖,对成本费用控制不力造成超支的要给予惩罚。

(四)标准成本控制法

标准成本是指饭店在正常经营条件下以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计算出的各营业项目的标准成本作为控制实际成本时的参照依据,也就是对标准成本率与实际成本率进行比较分析。实际成本率低于标准成本率称为顺差,表示成本控制较好;实际成本率高于标准成本率称为逆差,表示成本控制欠佳。

(五)目标成本控制法

目标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品成本应达到的水平,据以作为成本管理工作的奋斗目标。产品目标成本=产品有竞争力的市场定价-企业目标利润。

(六)全部直接成本控制法

五、劳动力成本的控制

目前,国有饭店劳动力成本(即消化在人头上的开支)一般要占总费用的50%左右,占营收总额的30—35%。一旦市场不景气,经营滑坡,企业就会难以承受,步入恶性循环。

降低劳动力成本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撤并部门

比如将采供部归口到财务部。一些没效益的三产,该撤的,限期撤消。

(二)职能分解落实

饭店内的一个部门,究竟有多少事,需多少岗来承担,通过与部门的共同洽商,把编制与人数确定下来。工作量不足的,可以合并岗位,但要以客人为中心,不能随意并岗。

(三)竞聘上岗

竞聘上岗使每个人的命运不在领导的脑子里,而确确实实就掌握在员工自己手中。这激发了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竞争感,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形成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

(四)满负荷工作制

满负荷工作制就是改变饭店有些部门分工过细,各个工种分工太刻板。倡导多能工的做法,对一些技术性工种要求一专多能提高业务技术的综合能力,做到既能操作又能维修。

(五)人员分流

这不是靠饭店自身就能解决的问题,还得与社会变革与体制变革相结合。目前阶段可采用的方法有:(1)派出管理;(2)开发新项目;(3)轮岗;(4)辞退临时劳务工。

六、能源的成本控制

能源主要指水、电、煤、油(重油、轻油)、气等。需通过五项措施来落实:

(一)制定管理制度

主要是使用责任制度、维修保养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

(二)建立科学、细致、严格的能耗标准

主要以合理使用量为标准。但对特殊情况如用电的峰谷时段要加强调度。

(三)宣传、灌输节能观念

鼓励员工提节能的合理化建议,实行节能节支的双向研究课题责任制。

(四)动态管理能源

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能源使用方法。

(五)技术改造

如冷冻机冷却水的回笼、重复循环使用技改;又如客房与餐厅的分开送风的技改。这些技改投资都不大,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但日积月累,省下的却是十分可观的很大一笔钱。

七、物料消耗控制

饭店的物料消耗的控制涵盖面相当广泛,可以说品类一应俱全。饭店对物料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统一采购、统一保管、统一使用、落实到人。

(一)采购

主要通过制定统一的采购制度、货比三家、经常性核价与比价、直接联系厂家、争取价格优惠、保证质量和用途对口等措施进行控制。

(二)验收、库存与领料发放

这一程序需要注意:购货前样品由使用者确认,但使用者不允许直接参与谈生意;库房独立验收;降低库存。

对食品的收发抓好八个环节:采购、验收、储藏、发料、加工与切配、烹调、装盘、销售。

(三)物料用品的有效使用

这里对有效作一界定:一个是以客人满意为准则,另一个是没有浪费和偷盗(包括顺手牵羊)。要做到这二条,必须制定以下几点规章制度:(1)制定使用标准;(2)制定考核标准;(3)建立检查制度;(4)建立个人责任制。

(四)鼓励并落实基层的节约措施

饭店应制定各项成本费用控制的目标、措施及考核办法。对工作中的好现象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鼓励或整改,加大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五)加强基层各部门的维修保养技能的培训

八、饭店整体上的低成本战略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成本控制的观念已不是仅提出“节约为光荣、浪费为耻辱”道德口号所能奏效的。对饭店而言,这是必须做到的一种责任。加强思想教育与养成节俭风气的区别在于:先有责任、后有道德;先负激励(罚),后正激励(奖);先有制度与标准,后有好人好事好思想。这也是我国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根本差别。

(二)组织建设

成本控制总结范文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探讨

0 引言

就目前来讲,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成本控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再加上对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视度不够,致使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施工成本控制过程流于形式化,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浪费现象随处可见,这不仅降低了施工企业的利润,而且使施工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大幅度降低,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充分认识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明确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寻找一条有效的施工成本控制途径,才有可能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环节存在的问题

缺少实现施工成本目标的保证措施。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提高中标的几率,在实际投标过程意降低自身的投标报价。投标报价的降低,意味着自己可获得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为保证原有利润能够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只能采取一些违规措施来降低施工成本。表面上工程施工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却留下了诸多工程质量隐患。质量隐患的存在,必定增加工程返工次数,增加工程施工成本,严重的话甚至超出工程的投标报价,使施工项目遭受重大亏损。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在工程投标阶段就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目标,并提出有效的保证措施。

施工成本控制意识薄弱。虽然我国建筑业很早就开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但是有些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及时转变经济管理理念,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所采取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过于简单,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流于形式化,致使出现工程最后结算亏损现象。

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健全的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不能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起到有效监督作用,另外,对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过程中的相应责任没有进行明确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人员只能以工程进度及质量为目标进行各种作业,对于那些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机械设备及材料等的投入管理没有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落实。

2工程成本控制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及环节分析

项目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投标阶段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获取工程的阶段,它是建筑施工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前提基础。在该阶段中,成本控制的内容包括制作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制作过程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概况,对项目成本进行准确的预测,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工程投标报价。具体来讲就是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对整个工程进行分解,结合每部分工程的特点,预测出投标成本价格,从而推算出整个工程的成本价。最后通过综合评价竞争对手的情况,考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物价风险以及环境风险,准确确定投标报价。

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待项目中标后,接下来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做好成本计划工作,并将该过程的成本计划作为之后施工过程控制的依据。在施工准备阶段,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然后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以及市场行情,确定项目施工预算,同时制定明确的项目成本计划,并对项目成本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及修改,从而做好项目成本事前控制工作。

工程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工程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是整个工程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分析及控制。倘若工程项目管理杂乱无章,工程生产效率低下,那么再合理的成本控制计划也没有意义。为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将控制工程成本作为全面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的根本保障。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应该从影响施工成本的各因素着手,通过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将实际的工程施工成本严格控制在工程计划成本之内。要想做好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施工材料成本控制:材料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对材料的用量以及材料的价格进行控制。其中,材料用量包括材料的净用量以及合理损耗量,通过实施限额领材制度,对那些超出材料计划用量的情况追查原因,如果发现滥用材料而造成材料浪费情况应予以赔偿;对于材料价格,应该充分了解材料市场行情,对一些大宗施工材料,应该采取招标的形式,实现购买材料质优价廉。

(2)人工费用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使工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

(3)机械设备费用控制:对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施工设备,要做到合理充分利用,并对有限的机械设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设备资源闲置的情况。

(4)管理费用控制:尽可能实行一人多岗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工程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该阶段成本控制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验收过程中可能发生保修费用以及工程项目尾款的回收,做好工程结算及追加合同价款工作,另外,还应做好项目成本核算及分析工作,待整个项目完成后,应该及时做好项目结算总结,并将其与调整后的项目成本计划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面评价总结的基础上,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根据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实际实施情况,总结成功的成本控制经验,吸取施工成本超出预支的教训,通过不断的改进及完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水平。

3结语。总而言之,工程施工成本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高效管理与合理的组织架构搭配程度。通过提高沟通效率,决策处理就会变得更快,施工效率就会得到提高,企业利润也就会得到相应增加。

参考文献:

[1]赵新生. 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浅析[J]. 甘肃科技,2012,28(20):102-103.

[2]耿 梅.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J].经营与管理,2013,20(3):118-119.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ixi360.cn/47.html

Copyright @ 2023-2025 广州华奇多元化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1078623号-5